本人之前做了很多年的一级市场投资,其实在很早就建仓比亚迪了,大概应该是2016年左右。现在看当时我还是很稚嫩,投资比亚迪是完全按照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去做的决策。现在回过头看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还是不太一样,二级市场的投资更复杂但也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四年前的我按照一级市场看行业、看赛道的逻辑选择了比亚迪。首先新能源车的大趋势是能确定的,当时所谓的造车新势力还停留在PPT的阶段,特斯拉流入中国的也没有几辆,路上跑的新能源车多以国产自有品牌为主,而且据说制造粗糙,多是以骗取国家补贴为目的。
比亚迪的电动车确实从产品上、从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尤其是比亚迪本身就是做电池起家,20多年的电池技术的积累,当时甚至直到现在都认为这是比亚迪的最大的一个竞争壁垒。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建仓了比亚迪。之后就是看着比亚迪股票3-4年基本没怎么涨过,下跌就不用说了。各种利空消息,新能源车的补贴削减、经营业绩的逐年锐减,让我作为比亚迪的股东对于这项投资也开始产生的怀疑。
直到今年,刀片电池发布的时候在市场上没有翻起多大的波澜,但是比亚迪汉新车的发布,确实带动了比亚迪股票的上涨。
半年翻倍放在美股的特斯拉、蔚来上看确实不算什么,但是放在A股确实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如果复盘来看,新能源车确实是可以用一级市场的思维进行投资的,好的产品能够驱动公司的股价的上涨,虽然暂时还没有给公司的业绩带来大幅增长,但是增长的预期提前反映在股价上。而二级市场中不太一样的地方是,由于投资标的不缺、流动性相对充足,资本是没有耐心等待你的成长的。对于好的标的来说,不是任何时刻都是好的投资时机,而3-5年的等待很容易磨去持股的耐心,又或者说好的投资时机和投资策略在二级市场投资中是很重要的。
现在这个时点看,新能源车还是一个待发展的赛道,总结一下比亚迪的投资逻辑和竞争优势主要包括:
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出现使得电动车成本骤降,车价可以和燃油车在同样区间竞争。
长时间的电池技术积累让比亚迪在核心部件的技术上有很强的壁垒。
刀片电池开始对外输出,虽说短时间赶不上宁德时代,但是未来肯定会分出一部分市场份额。
比亚迪电子等其他业务的拆分,各业务公司独立进行资本定价的资本溢价。
整体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就不多说了,比亚迪汉从目前的预定量、销售数据和产品力的反馈上来看都偏良性、正面。
有种说法是说比亚迪并不是智能化的新能源车,只是做到了电气化,因此完全没法跟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放在一起做比较。就技术和产品层面我不做任何评价,我想说的是,从国家产业定位来说,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产业,并且长期看都是国家各产业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A股中像立讯精密这类公司能给到很高估值的理由之一;从商业逻辑上来说,真正决定企业价值的还是供需关系。
没有哪个行业就会比其他行业要先进,最赚钱的肯定是哪些产品供不应求的公司。就像华为就算真的设计出自己的麒麟、海思芯片,在芯片制造领域的能力受限也足以让这个伟大的民族企业如今深陷泥潭,谁又能说先进制造业不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