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乃至2021年1月,大家认为A股最热门的个股有哪些?也许你我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单,例如英科医疗、贵州茅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等。但是我相信这支股票同样大概率榜上有名,那就是2020年改名,且大热的中国中免(曾用名中国国旅),算是我过去一年中错过的一支牛股之一。
但今天并不是说这个,而是中国中免今天发布了2020年的业绩快报,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61亿,同比增幅32%。比起一年2倍的涨幅,似乎32%多的增幅并不算什么。但是今天中国中免仍然在大盘不佳的情况下,保持了上涨。难道就因为这32%的业绩增幅?
其实,如果我们稍微仔细看一下中国中免全年的收入情况,其实会发现,这32%的增幅被远远低估了。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的对比:
2019年,中国中免的每季度净利润分别为第一季度23.06亿,第二季度9.85亿,第三季度9.24亿,第四季度4.14亿。全年累计净利润46.29亿,营收479.7亿。
那么2020年呢,第一季度-1.2亿,第二季度10.51亿,第三季度22.33亿,第四季度预计29.53亿,快报全年净利润61.17亿,营收526.18亿。
从这两组数据对比,我们能看出哪些信息?
一是,在原有业务结构中,如果没有疫情影响,中国中免主要利润来自第一季度,也就是春节档会是中国中免最主要的“盈利期”。但是在2020年,这个红利几乎没了,甚至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第二季度部分。这就相当于我们在玩游戏中,开局先送5个头。
二是,其实业务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中免几乎99%的业务收入就来自商品销售,而其中相信绝大多数来自免税商品。那么这个市场有多大呢?这全年526亿的营收算不算高?
看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游客在国外花费2773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中国境外旅行支出1275亿美元。也就是差不多一年2700亿美元左右,如果说交通、住宿、餐饮、景区门票占总旅行支出的80%(没查到特别官方的数字,完全凭自己的感受)。那么也就是说在海外“买买买”的支出差不多5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500亿左右(按6.5的汇率)。而中国中免根据免税牌照数量来看,占了市场的37%(所谓8张中的3张),总体业务体量,中免和中出服占据免税份额的90%,那么就算中免占了一半,45%。
也就是说,如果海外旅游现在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恢复(目测2年内很难)。如果海外消费有70%能被转换在免税店,那么这个市场约2450亿,若中免市场份额能够保持。那么它的业务天花板应该在1100亿左右。按照2020年的净利润率,那么其最大净利润可以达到127亿人民币。当然实际不能完全这么算,但是市场也许会用这个逻辑去推算。那么其市盈率按照现在的股价可以降低到50倍不到,而如果按照现在的市盈率算,则可以达到600元/股。
言归正传,中国中免2020年的表现,是在第一季度亏损,第二季度(4月)受影响,第四季度(12月)受影响的情况下(虽然现在免税商品可以线上购买,但是我们还是假设线下购买为主要),几乎靠7个月完成了去年130%的净利润,也就是说其实际的业务增速是32%*12/7=54.8%
若进一步考虑到,虽然消费情绪会被短时间释放,但是线下店总会有一个饱和度,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开局送5个头,这个增幅会更大。
其实我们等今年第一季度(最好延续到第二季度),中国中免是否依旧能够保持2020年下半年的利润体量,就能知道这个自洽逻辑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