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去推拿,跟医生夫妻聊起了孩子上学的事儿,她家闺女年龄不到,上了一年级,跟不上课,老师一直打电话喊她们给娃退学前班去。
她们之所以给娃求爷爷告奶奶的报了名,塞进班,为的是怕以后孩子在班里总是年龄太大而产生自卑心理,据她自己说,她当初就是班里年龄最大的,总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加上女孩子,爆发力早,拖的太晚,等到了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的时候该没力了。所以宁愿孩子放学回来俩人轮替番给恶补也得让娃待住咯。
还说娃小的时候,啥班也没报,什么控笔训练,识字阅读,幼小衔接之类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可以有一个没负担,没压力的快乐童年,结果现在全家人都跟着发愁焦虑,开学一个月,她们一家四口,除了几个月的小宝,仨人都瘦了六七斤了。
连从小到大都很少生病的娃,也一口气病了一个星期才好,究其原因,两口子感觉应该是娃不愿意去学校,在班里跟不上,憋屈,情绪积压的。吓得我立刻打消了“以后不给娃增加负担报课外班”的念头。
也感叹于她们两夫妻对育儿的用心,要知道,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大部分养娃的理念还都是上一辈的那种“吃饱穿暖”。
惊叹之余还特别羡慕她们两夫妻的感情,说话对视时候眼里的爱,尤其爸爸埋怨妈妈的那个既责备又宠溺的眼神。
那种有商有量不着急恼火的氛围,她们的孩子会健康阳光有爱,再正常不过了。然后想到自己,孤身一人,能力有限,脑子也不够数,考虑不了太长远,认知上也不够,真怕耽误了我的娃。
好像每次跟她们聊过都会焦虑上一阵子,上一次焦虑的几夜睡不好,好像还是刚开学那阵儿。本来和娃最初的分离焦虑都正处在严重的时候,她们又说起给她女儿报名学校各种难。
划片的学校进不去,相进的学校报不上名,进去的学校条件太差。
加上我们这儿也开始取缔私立学校,整的很多孩子都没地方上学了,我和娃的户口在我爸名下,而现在住的房子是我妈的名字,我爸和我妈又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户籍现处于离异状态。
所以等于说在这个小县城里,我没房,没户口,就特别发愁以后我娃的学校要落脚到哪里。
总不能发回原籍,回到我小时候的小学吧?
不是排斥看不上,那毕竟是我的母校,还是有感情的,只是村里到底比不上县城,而且我如果每天回去也不现实。
那是不是说为了娃可以在县城上学,我就得在三年之内买下一套房子?
要知道,我一个人带娃,单就配合她的接送时间,双休节假日,还有寒暑假和一些亲子活动突发状况,我就已经pass掉很多工作选项了。
现如今,我都已经成了一名工厂女工,做起了计件的工作了,为的就是一个纯自由,可以毫无顾忌的去应对娃的情况。
基于这样的状况,想要三年内买下一套房子,简直是痴人说梦,贷款我都没东西抵押。于是这个问题让我焦虑了很久。
后来还是自我排解了,左右今年才幼儿园小班,离上学还有几年时间,万一出现了转折也说不准。
朋友知道了,说无论如何孩子都是会有学上的,而且去哪里上可能会对孩子有一定影响,但起到关键因素的还是教养者的教养方式以及娃自己的定力和能力。
想想也是,如果教养者没有给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灌输进去正常的三观,那娃搁哪儿学都是费劲的,娃如果自己不行,就是给她送到顶尖学府也不一定能成才。
于是关于上学的焦虑暂时解除。现在又加了学习技能的焦虑。
以后肯定还有学习的焦虑,补课的焦虑,辅导作业的焦虑,升学的焦虑,成长的焦虑,真是应了那句话: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夫妻携手共进,有双方父母帮助的妈妈尚且焦虑到整天脑子里都是“想报考家庭教育咨询师”的地步,我一个人,可咋整!真是愁死我了。
最近连着上班,家里卫生没顾上打扫,我妈天天出去玩儿的不亦乐乎,也没空打扫,下午接了娃,在娃的央求下又去了游乐场,玩到快九点了才回来。
回来洗完澡,真想立刻倒床上睡觉,虽然是计件,但一天下来也是腰酸背疼,因为本身就肩颈腰后背都有病,一口气坐那儿不挪窝的干上五六个小时,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又上半截都是病痛的我来说,简直不要太酸爽。
计件嘛,肯定是想要多做几个的,加上手慢,跟那些熟手比起来已经是有很大差距了,如果不追着赶着,那差距更大。
即便别人不说啥,咱自己也不好意思啊。于是后果就是每天工作结束,我的脖子肩膀后背,还有腰都疼的厉害,第一天强撑着到家,瞬间蹲那儿起不来了。
所以回到家就只想躺着,但,还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陪娃,于是卫生啥的真是一点也不想干。
可看看屋里的地,又实在是看不下去,就还是努努力给它拖了。
还有娃积攒了一个星期的衣服,眼瞅着快要换不过来了,也给洗了洗。
收拾好已经是十点多了,想写点有内涵的文章,耐不住实在是累,也困乏,明天还得早起,娃也得赶紧睡觉,索性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