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有一个词语是“赏识教育”。对于这个词我一直以来不是那么认同。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至于“赏识”,前提是那得是你达到可以被“赏识”的高度!记得这样一句话:你要想被宠,你就得拥有被宠的资格。即便你拥有了被宠的资格,那么宠不宠你那还是别人的事!余深以为然。
“赏识”,应该建立在你真的拥有被赏识的资本的基础上,这与身份、权势、金钱……都无关!这就像“1+1=2”的问题,你问一个2岁的孩童,他答对了,这就应该表扬。如果你去问一个初中生,他答对了,则是在情理之中,没有什么可值得表扬的。因此,赏识教育,必须是你真的优秀,真的出类拔萃才值得表扬!
然而,现实中的很多人,认不清自己,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总想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让别人对他们马首是瞻。这便是“不自知”!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由此看来,一个人看不清自己该是多么悲催的事!追根溯源,导致这样的心理的源头,可能是他们的经历,他们过去的身份地位,被人吹捧惯了,别人说不得不字,如果有人胆敢说个“不”字,那便是虎口拔牙,龙口拔须了!那还了得!另外,年龄绝不是学识的标志!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有人英雄山前洒碧血,有人满头白发两手空空然!即便你曾经身居高位,不可一势,其时也未必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今朝那已是陈年旧历,好汉不提当年勇了。
我发自内心的佩服我身边的一个人——小李老师,年轻有为,无论从学识,修为都是值得称赞的。尤其书法,在岭城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我曾经问她为什么不参加书法比赛?她说:她写的还不够好,再沉淀几年,然后再说。我喜欢她的那种“自知”和“内敛”。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稻穗永远不止步于自己的成熟,而稗子总永看不到自我的虚空!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我认为,要想做好自己,有时需要你忘了你是谁,那样你才会以一颗质朴、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一切,去对待万物,才不会自恃过高,才不会倚仗身份、权势、年龄来高抬自己,小觑别人!有时也需要你记得你是谁,知道你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是沧海一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才能内敛,才能沉淀自己,才能提高自己。人,都是有所知,有所不知。孔子乃一代圣人,都可屈尊请教一个孩童。更何况你一个白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