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酒鬼酒扬眉吐气。不仅时隔6年,亿元存款“失踪案”终于有了着落,且短短半年时间不到,股价大涨,市值站上300亿。但这却并不是酒鬼酒最辉煌的时代。
还记得,90年代酒鬼酒价格一度超过茅台和五粮液,是最早一批上市的白酒企业,1998年利润水平仅次于五粮液,超过茅台,全国排名第二。
再回首,同期生中,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都已先后跻身百亿阵营。
虽然,酒鬼酒曾多次公开表示,希望可以重归第一梯队,成为茅五洋之后的第四白酒品牌。
2019年,酒鬼酒董事长王浩曾表示,酒鬼酒未来所打造的目标是:近期目标30亿,中期目标50亿,长远目标100亿。
但不得不承认,酒鬼酒距离“第一梯队”、“百亿营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归,在路上了。
一、江湖更替
茅台加冕历时十年
在白酒行业,说起江湖地位,脑海里最先闪现的就是“茅五洋”。
在2019年,贵州茅台以854亿收入、440亿净利问鼎后,2020年上半年,其继续霸位,以440亿收入、239亿净利再次成为白酒行业扛把子。
不过,老口子都知道,茅台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王者,也是经历了十年打拼,才有如今江湖地位。
1977年之前,王冠属于泸州老窖;1978年-1994年,汾酒成为第二个登上王座的名酒;1994年-2013年间,则是五粮液的天下;2014年至今,茅台是绝对的老大。
他们的成功即有独特的技术工艺推动,也是因为搭乘了时代东风。
比如五粮液夺冠,既是抓住了1992年南巡之后的第二轮改革开放的春风,通过集资建厂弥补了当时名酒厂普遍存在的产能短缺,一举成为当时中国生产好酒最多的企业;又在1992年名酒价格放开后,形成了以省、市、县多级糖酒公司为核心的营销网络体系,并在渠道争夺战中胜出。
1998年-2000年的行业调整,为五粮液进一步登上产业峰巅提供了机会,五粮液在调整的同时仍坚持发展,并凭借浓香的香味、口感优势,牢牢占据高端,实现了行业第一个销售额破百亿、市值破千亿成就,销售额是当时茅台的6倍。
2005年,五粮液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出现停滞迹象,茅台则依托长期坚守的品质、更科学的战略布局、更先进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手段,同时抓住国内消费大提升的契机,开启了持续稳定地增长之路。
但贵州茅台全面超越五粮液,依然耗时近十年之久。从2006年飞天茅台出市场零售价超过五粮液,2011年茅台销售利润首次超越五粮液,直到2013年茅台营业收入首次超越五粮液,茅台开始真正加冕。
到2019年,茅台销售收入已接近排名第2、3、4白酒企业之和,成为了当下白酒江湖绝对的王者,营收比五粮液多353亿元,与1998年相比,茅台增长了100倍。
二、跌宕起伏
从“*ST酒鬼”到股价涨幅第一
1998年,酒鬼酒以1.93亿元净利润,位居行业第二,超过了当年净利1.47亿的茅台和1.23亿的泸州老窖,五粮液以净利5.6亿位居行业第一。当年,酒鬼酒的零售价也超过了茅台和泸州老窖。
但时光好像与酒鬼酒开了个玩笑,在茅台蒸蒸日上,泸州老窖稳步向前,酒鬼酒却转入另一个岔道。
先是与大股东湘泉集团关联交易、欠债挪用风波,大股东换人后,又发生亿元存款失踪案,背后黑手正是新任大股东成功集团。
2005年,酒鬼酒营收2.48亿,巨亏2.9亿元。由于欠债被起诉,公司旗下资产被冻结。大股东成功集团、二股东湘泉集团、三股东上海鸿仪资金持有的酒鬼酒股权都被司法冻结。
好在酒鬼酒自身拥有造血能力,以前打下的江山还存了点根基。这不,换了个靠谱大股东,酒鬼酒就活了。
2006-2007年,成功集团、湘泉集团、上海鸿仪持有的酒鬼酒股权分别被司法拍卖。2007年,酒鬼酒实际控制人转为中皇有限公司。
中皇是中外合资企业,中粮酒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50%股权。
新股东入主后,酒鬼酒当年就实现了盈利。2009年-2012年,营收、净利实现爆发式增长,营收增5倍,净利增长12倍。
眼见形式一片大好,但命运之轮依然没有放过酒鬼酒。塑化剂风波+禁酒令砸下来,再次砸晕酒鬼酒。
据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在2013年和2014年净亏损3668万元和9748万元,酒鬼酒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从2014年4月27日起被变为*ST酒鬼。
直到2015年年报出炉,酒鬼酒实现营收0.89亿才转危为安。这一年,中粮集团全面接管酒鬼酒,酒鬼酒终于苦尽甘来。2016年公司成功摘帽。
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8.78亿,实现净利润1.76亿,2018年实现营收11.87亿、净利2.51亿,2019年实现营收15.12亿、净利3.36亿。业绩连年稳步提升。
2020年上半年,酒鬼酒实现营收7.22亿元,同比增长1.87%;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18.42%。
在18家白酒企业中,营收排名升了1个名次,位列15名;净利润排名升了4位,位列11。
随着业绩增长的,还有坐火箭的股价。从3月最低25.33元/股,到9月25日收盘81元/股,暴涨219.78%,区间涨幅远超茅五洋。
三、奋起直追
背靠大树、狠炼内功
但显然,目前这个名次,酒鬼酒和大股东中粮集团都不满意。
9月15日,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赴中粮酒业酒鬼酒事业部调研。他表示,作为集团重点关注的品牌之一,集团将不遗余力地持续加大对酒鬼酒的支持力度。
为了捡起王冠,除背靠大树之外,酒鬼酒也在狠炼内功,如调整产品、加大营销力度等。
今年以来,酒鬼酒针对旗下部分核心产品接连进行价格调整。
今年5月底,酒鬼酒对52度500ml红坛酒鬼酒(高度柔和)战略价上调30元/瓶;6月底,公司再度上调52度500ml紫坛(柔和)战略价40元/瓶;9月,52度500mL黄坛酒鬼酒(2018版)战略价上调30元/瓶。
在业内人士看来,酒鬼酒上调产品价格,一方面是为了稳定经销商信心,避免库存大的经销商甩货促销,而库存小的经销商可以补充货源。另一方面,对于品牌而言,提价则意味着品牌张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酒鬼酒的毛利率正在实现稳步提升。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7.75%、80.09%,位列第四,仅在泸州老窖之后。
2015年,中粮集团接管酒鬼酒以来,发展思路逐步清晰。
产品上,酒鬼酒三驾马车开路,高端品牌内参酒,次高端酒鬼酒,低端品牌湘泉。
营销上,以央视传播、主流报刊引领品牌。
渠道上,以湖南为核心,分区域、分产品进行扁平化招商。
近两年,酒鬼酒一直发力高端酒市场,去年成立专门的内参酒销售公司,不遗余力打造“内参酒”。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内参酒营收分别为1.77亿元、2.44亿元和3.31亿元,分别占营收总额的20.10%、20.56%和21.89%。
2020年,酒鬼酒说,要讲好酒鬼故事,将“内参酒”打造成中国四大高端白酒品牌之一。
梦想总是要有的,踮起脚尖,说不定,哪天就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