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的朋友要跟上时代

2023年1月12日16:20:43 评论 258

这本书的中文名字很长,叫《对不起,我操控了你的大脑,前剑桥分析公司数据科学家的自白》。相比之下,他的英文名更加轰动一些。

这本书是关于SCL和剑桥分析公司透过大数据,在数字世界重新构建整个人类社会成员的复刻,并利用这种复刻精准识别,干预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以至实现客户需求(这里包括脱欧和特朗普上台)的故事。

首先,这本书被归类为纪实文学——用故事的心态来看这本书会更加合适。但至少从可知的历史资料,就知道整个故事又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这本书不是虚构文学。

其次,这本书最吸引眼球的是剑桥分析创建,脱欧,特朗普胜选等情节。但如果你的目的是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最富价值的,则是作者在前三章对如何用数字手段构建社会复刻的理念概述。

尽管这种概述是浮光掠影的,但普通人仍可以窥见新的时代。无论是为了流量,还是为了保护自己,作者都在强调这种手段已经成为了西方体系和选战的威胁——我认为这是真的。但超越选战这件事情,作者其实为我们掀开了新时代的面纱。

因为社会心理这个领域讳莫如深的特点,我们在讲大数据的时候,很少去讲这点。这个时代和过去2000年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掌握了低成本大数据复刻整个社会的手段,并可以利用这个手段有效改造社会。比起推动物理世界的改变来说,推动整个社会心态有规则演变这种事情,意义重大。

当然,文明也遇到过类似的拐点,例如报纸发明,电视发明——但互联网所带来的改变更大一些。我倒并不同意作者把他做的工作本身视为一种原罪,他和其它一些人就像是那个发明炸药的诺贝尔一样。炸药总归是要发明了。就算作者不发明,别人也会发明他。

由于定向推送技术的发达,以及不同人在人群中的节点位置不同,掌握这一技术的主体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轻易尝试挪动整个社会的心理共识曲线。作者提到的,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向型,宜人性,敏感性,也可以挖掘黑暗特质,例如极端自我,无情利己,情感抽离等。社会的共识当然是动态变化的,但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这种共识变得高波动和指向性。

作者其实刻意回避奥巴马和三德子对于这个技术的运用。要知道,一种跨越时代的技术出现,其绝对不会只局限于某一个阵营,也不会只局限于某一个国家。这本书并不只是关于西方世界选战的故事。这本书里作者认为时尚风潮和选战完全就是一回事,他并没有展开讲怎么引导时尚风潮。

如果共识曲线可以轻易挪动,受影响的当然并不只是时尚风潮,更包括大量的商业利益。

我们的世界到处都是新技术的影子。作为普通人,我们也无需对新技术杞人忧天。当然,技术中性背后,关键还是谁来掌控这个技术,和监管数字化社会孪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如果落入心理学极端分子手里,这种工具就会成为社会极化的利器。

对普通人来说,知晓这件事情在发生很重要。捍卫隐私其实意义不大。

如果想要保持判断力(这似乎对投资之类的工作仍然重要),你可以消极选择一些穿透性的手段,例如尽量避免所有人工智能推送的新闻和视频,宁可选择浏览;找时间逛一逛线下书店之类。

当然你也可以更积极拥抱新的技术,在极化的环境下站稳立场。如果真要利用这种技术(其实技术并不神秘,本质上饭圈也是这种技术的低层次低水平体现,开视频号也是这种技术的原始初级利用),则最好先有较高的道德水准,避免翻车。新技术的确会给你带来旧世界不可想象的名和利,上进的朋友,还是应该及早了解。

水边遇见老等 生活随笔

水边遇见老等

某日,我陪老吴来钓鱼,我们停在了广利河一处水湾,老吴找了一个角落,撑起竿开始津津有味的垂钓。我一个人开着电动轮椅,边走边看,一边听着歌。 银光闪烁,粼粼的河水,轻轻荡着微波。岸边的芦苇荡跟随着阵阵微风...
人生不需要长远规划 生活随笔

人生不需要长远规划

今年是我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第十六年。没想到这么长的一段时光,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走过。我以为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可以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无关风雨,怎知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出门的日子里学会勇敢 生活随笔

出门的日子里学会勇敢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从天光乍破到夕阳西下,从鲜衣怒马到青丝成灰,一直都在探寻的路上。 可惜的是,因为心魔作祟,我无法出门,我不愿以残疾的身体,走在拥挤人潮中,面对世人的目光,也害怕听到...
那是青涩年少还有遥遥远方 生活随笔

那是青涩年少还有遥遥远方

一只蝉叫了一辈子都没有换过地方,一个夏天待了很久也不见离去的迹象,时间却好像再被偷走一样。三岁前的回忆已然完全想不起来,十岁那年的夏天,以为暑假刚开始、就又结束了,二十岁的大学,眼睛一睁一闭,天就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