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学到一个理论,叫奥卡姆剃刀原则,这个理论由14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无论在宗教史、哲学史还是科学史上都很有名,许多后世的牛人受到启发。
奥卡姆剃刀的基本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意思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事,就不要绕很多弯去论证。当一个事情看起来有好几种可能且听起来都有道理时,不妨先用那种比较简单的推理。原因也简单,因为比较复杂的推理方式,往往增加了很多主观臆测,从而降低了概率。
比如手机拍到一个貌似外星人轨迹的照片,有些从小向往外星文明存在的人就会很兴奋,想出各种理由来证明拍到的是外星人,虽然看起来实在不太像。但另一些人就会本能地觉得这个可能性实在太低,不妨先检查验证一下,结果,其实只是手机摄影镜头脏了而已。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碰到这种事情。前几年从日本流行过来的“断舍离”,就是一种奥卡姆式的生活哲学。断舍离不是什么都不要,是选择最根本的,舍弃不必要的,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以此收获更高的幸福感。
前一阵下了决心,把家里的沙发搬回老家,换了一套长桌椅。小小一个改变,却把我的生活方式给完全调整了。原来客厅的利用率很低,家里也很少来客人,平时除了偶尔在沙发上葛优躺玩手机,我们都基本不在客厅待。
在书房里除了偶尔打打电脑,由于空间较小,离生活物资远,其实也不方便。现在好了,一张长桌,可办公可泡茶可吃水果可看书可跟伴侣对坐谈理想人生,用电脑投影到客厅大电视上看电影也非常方便,甚至还可当餐桌用。
现在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坐在长桌的泡茶位泡茶或看书,这个周末我在客厅每天待超过八个小时,而以往不到半小时,这个巨大的变化也使我深入思考,沙发这个东西,看似千家万户都有,但其实却不是必要的,扔了对生活质量毫无影响,我们大多数人只是由于习惯而保留着而已。
再说到投资,奥卡姆剃刀原则也很有用。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的代表作《共同基金常识》有一章的标题就叫作化繁为简:奥卡姆剃刀原则。他之所以提出指数基金,也是因为其高度贯彻了奥卡姆剃刀原则,最简单的,对普遍人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其中阐释了投资的几条核心原则。
越复杂的分析方法前置假设条件越复杂,能够适用的环境越苛刻;
短线操作需要关注的变量远远大于长线操作,变量越多市场越飘忽不定、不可预测,但是在一种长线投资策略中,需要关注的因素大幅减少,投资回报确定性更强;
单只股票或者组合的业绩预测难度很大,几乎不可预测;
越原始的东西越稳定,常识是投资的基石,通过对过去市场回报率的来源和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针对市场最简单的投资常识。
近期在试验指数趋势转换系统中也发现,越为复杂的系统,其未来重现的概率也就越低。反而像我此前多次向大家推荐的类似上证50和创业板50轮换的基本系统,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有效的可能性更大。系统复杂有几个问题,一是条款增多,各种指标混用,前设条件过多;二是参数过分拟合。
在历史上,经常会出现由于某个参数似合得刚刚好,躲开了接下去几天的暴跌所以取得很好成绩的情况。如果用奥卡姆剃刀原则来衡量,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所以选择系统的时候,应该着眼于长线而不是短线,着眼于简单而不是复杂,而不能仅仅看某个系统历史业绩好就盲目照搬。
其实从哲学分析上讲,奥卡姆剃刀看似原则简单,其实层次丰富:一是抓住本质;二是以终为始;三是辩证转化。这几个层次都讲到了。对于我们普通的投资者,奥卡姆剃刀定律最大的启发就是,投资要专注于关键的原则上,对消耗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的消息/品种/专家意见等要快刀斩乱麻,瞄准自己的根本目标和基本风格,一刀斩下,妖氛平息,而市场之道自然也就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