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住得离母亲近,我们几乎天天见面,常常一起吃饭。但她爱管事、好唠叨,惹得一家人不高兴,爱人尤其明显。我给爱人说:“你少说一句,她就不说了,要是你说几句,自己觉得没啥,可她生气了,咱也得跟着生气。”我是这样劝爱人的,也绝对是这样做的。
可每次听到母亲说出此类“关心”话题,就很难做到不和她一般见识,潜意识总要或多或少去辩驳。
这次也不例外,没等母亲说完,我就有点不高兴地说:“妈,你管恁多干啥?我又不憨,累了会不知道休息?你知不知道你说这话,不是对我好,而是在害我,给我添气?要是外人,我肯定觉得她是在挑拨我们家关系!”语调一路高扬,以至于后来母亲感觉我在数落她,转身就走,边走边重重地说:“我闲着没事,来这儿干啥?”
我也觉得自己话说过了,赶紧跟了出去,想给母亲解释一下,电梯门开了,解释化作了内心抱怨。
“这一个家庭,就好比一辆车子,总是要有人拉车,有人坐不是,啥时候会有个绝对公平?就是一家人都拉车,轮着坐车,也有个坐时间长和短的差异。不要说我是个喜欢“拉车”的人,就是不喜欢“拉车”,一家有一家的难处,不得已“拉车”时,只要心甘情愿,也算是幸福。
人这一辈子,不就图个心情安慰?整天乱说、胡说,净是给人添堵,平时看不出影响,其实只是没有发作而已,一旦被琐事困扰,身心疲惫,这些话就会不知不觉在耳边响起,影响我的情绪,让我感觉委屈,让我忍不住抱怨。
像我这样在家里的“核心”人物,一旦抱怨,整个家庭不就乱套了?
清楚记得一次,爱人在家里抱怨,我还没开口,儿子就不愿意了,说:“爸爸,人都不容易,不能抱怨,有话好好说,我妈整天操那么多心,干那么多活,就没听她抱怨过,要是人人抱怨,都觉得自己委屈,咱家和别家还有啥区别?”由此可想我不抱怨对整个家庭的影响。
一家人多宽容、多理解、多付出,幸福美好才会因此降临,妈咋就不懂这些呢?”
“我知道母亲为我、为我的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我心里也无数次感恩感叹过:“若不是老娘,我得多做多少难,一定得好好孝顺她老人家!”但孝顺不等于凡事顺从。母亲管得太多了,她的眼里只有我这个女儿,可我的眼里是一家人啊!”
不知道是时间带走了一切,还是黑夜让我在安静中自省:“我在家中的作用是什么?”“我所有的举动难道不是为了让一家人更和睦更幸福吗?”“我做得合适吗?”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角色没有认识时,才会轻易发现别人做得不对,或者要求别人做出改变。老娘已七十有余,我还渴求她不要乱说话,并试图把自己素养不够,抱怨家人的责任推卸给她,这是什么行为?有利于大家庭团结吗?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母亲应该说什么,而是我应该做什么。难道问题的焦点不是在自己吗?若自己有智慧,内心强大,母亲对自己怎可能还有影响力?责怪母亲,不正是自己无知和无能力的表现?
倘若我能够耐心的再一次向母亲解释说明:我很爱自己,我知道休息,我不累,并感恩一家人包括母亲对这个家的付出。倘若我每次都能“善待”母亲对我这样的“关心”,我相信母亲绝对不会生气,甚至还会受到我的影响而多一份对家人的理解和宽容。
“一家人多宽容、多理解、多付出,幸福美好才会因此降临。”我是真懂了吗?
我微微闭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自觉把手放在了胸口:“真的不能乱说话,乱说话不如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