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纪录片,叫《人间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片子当年曾被称为“神作”,豆瓣评分一度达到9.6分。它是从医生和病患两种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记得最清楚的是片中有一位高危产妇,不顾家人、亲友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要生下孩子,因为她觉得“人生要完美,就要有孩子。”
结果孩子生下了,自己却被推到了重症监护室,全院各科室的医生都聚到一起,也没能把她抢救过来。
到最后,她也没能看到孩子一眼。年纪轻轻就去了,还没来得及领略人生更美好的时刻,见证孩子的成长,更可怜的是那个孩子,刚出生就没了妈妈。
高圆圆39岁的时候录过一档综艺节目,节目里被问到“为什么结婚这么多年都没生孩子?”
她回答:“生孩子是一件顺其自然且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因为,生孩子和养孩子,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多副筷子而已。”
一个朋友,没结婚就怀孕,婚后没几年离婚了,有个男孩,带不走,男方也不给她见。
娃爹虽然要了孩子,也没有自己带,最初是扔给了母亲,而后因为一些原因又交给了家里的亲戚,表姐还是堂姐记不清了。
离婚前孩子欢乐跳脱,开朗跋扈,离婚后孩子腼腆羞涩,胆小怕生,野孩子一样没爹没妈寄人篱下,日子过的可想而知。
我,从订婚的那天开始,就只注重调理身体,怕婚后不能正常怀孕生孩子,给别人造成困扰和不快,从没想过万一两个人过不到一起去了,孩子要怎么办?
然后在没磨合好的时候,孩子“如约而至”,我俩却分道扬镳,于是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单亲。
我不知道她以后会不会经历过去那些单亲家庭孩子所承受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我为了她所看的书,用的心,付出的妥协和努力可以帮助她多少,
娃午睡的时候,刷了个视频,应该也是个类似于纪录片的节目。
一个小女孩儿在老师的陪同下去找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已经和另一个叔叔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弟弟需要照顾。
小姑娘当天是生日,带了蛋糕去给妈妈分享,妈妈却忘了那天是她的生日,非但没时间跟她说话,只顾着照顾小弟弟,还说自己太忙了,催促她离开去找爸爸。
小姑娘落寞而懂事的跟着老师离开了妈妈家。
离开之前看到妈妈耐心的哄抱弟弟,眼里满是对母爱的期盼和渴望,还有羡慕。
离开妈妈家找到爸爸,还没顾上说几句话,爸爸又借口自己有事情要忙,给了钱支开她去了别处。
小姑娘发现手里的蛋糕还没拿给爸爸,怕坏了,就追了上去,却发现爸爸正在跟一个陌生女人约会,正在讨论的是不想让她成为她们婚姻里的障碍。
爸爸说,女儿平时跟着爷爷,不会打扰到他们。
女孩儿又一次陷入了落寞和难过。
夜晚跟老师一起坐在台阶上,给爷爷打电话,流着泪告诉爷爷她今天跟爸爸妈妈一起过了个很开心的生日,吃了个很大很美味的蛋糕。
视频的标题是“父母离婚后,孩子该何去何从”,副标题“父母都有了新家庭,只有孩子还停在原地”。哪一个,都刺痛我的眼睛。
一个亲戚,本身跟丈夫就是很多年的同学和恋人,但婚后依旧是过了好几年才开始备孕要孩子。
所以孩子出生后尽管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矛盾,依旧可以互相包容携手共进。
现在孕育了一双女儿,日子也过的热气腾腾,温馨幸福。
一个同学,刚结婚那会儿不想要孩子,我还曾用我那愚昧的思想去劝她调理身体,赶紧要孩子,到年龄了,到时间了,再晚就是高龄了,譬如此类劝解的话时常出现在我和她的聊天对话框里。
但经历了孩子出生,坐月子,养孩子,吵架,争执,离婚这一系列的事情后,我再没劝过她生孩子的事情。
不过她们夫妻经过几年的磨合,已经找到了一个和谐的相处之道,正在努力备孕,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
我想,她们的孩子一定会在一个幸福和圆满的家庭里快乐的长大。
也不由得开始佩服那些婚后不着急要孩子的人,佩服她们的清醒和睿智。
看着的那个视频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全是我娃的脸,心里针扎一样,“不会再婚“的念头在我心里再次得到了坚定。
无论以后我娃是我带着,还是去了她爸身边,我都不会再结婚了,婚姻这个东西,经历过一次就够了,孩子,有过一个就可以了,此生,倾尽全力去爱她一个就好了。
无论她爸爸是否再婚,不管她在爸爸身边是否快乐,妈妈永远都是给她托底的那个。
既然不能给她一个幸福圆满的家庭,那就只能尽力给她一个充满爱的生活环境,如果两样都不得不被打破,那就只能给她一份我力所能及的安全感。
让她知道,她从未被抛弃,她依旧有一份稳定而持久的爱。
归根结底,不随便生孩子,才是每个成年人最基本的修养,也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一职位。
孩子是一种责任,如果大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及承担责任的能力,一定不要把ta带到这个世上。可惜,这些道理我明白的太晚。